目前分類:閱讀思考 (11)
- Oct 03 Sat 2020 11:03
閱讀心得:《請問侯文詠: 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》
- Oct 03 Sat 2020 10:56
[閱讀心得]-小學問
開始準備新學期的班級經營與教學了,思索著要如何把閱讀心得轉換成溝通方式,搭建起與家長和學生的橋樑。去年閱讀了一些跟大腦有關的書籍,像是《成長性思維》、《快思慢想》,搭配心理學的理論,化成學習方法的指導,發現學生接受度頗高,只是知道不等於做到,仍需要老師搭建鷹架,督促和要求,按部就班,慢慢達到知行合一。
暑假中閱讀了一本《小學問》,這本書分為八個部分論述:焦慮、邏輯、工作、自律、時間管理、情愛、表達、消極,從大腦科學、心理學、管理學等切入,破解思維的迷局。《小學問》認為看待學問有兩種視角:碎片和積木。若是碎片,那必須拼湊好所有拼圖才能掌握知識 ; 反之,若是積木,則每一塊積木都有意義,都可以單獨看待,不管怎麼組合,放在什麼位置,都能展現新形狀,隨心所欲,端看自己如何使用。若把知識看作是一塊「積木」,對應自己現階段的「焦慮」,可以自由選擇從任何一部份開始閱讀。因為這本書即是以生活中的各種焦慮出發,提供給讀者實用的觀點或知識。
像是人際相處時,容易出現一些迷思或溝通障礙,例如:「滑坡謬誤」和「秩序偏好」這類狀況。滑坡謬誤:對方看一件事情不順眼,可是這件事情本身又找不出什麼大問題,就把這事推向極端,來凸顯其中壞處 ; 秩序偏好:人們喜歡在變化與成長背後找到規律。因此循序漸進,往往會產生一股莫名吸引力,以致於只要看起來是漸次延伸遞進的關係,就會具有說服力。在資訊量爆炸,真假對錯似是而非的時代裡,書中列舉了一些例子,提供能讓我們保持清醒理智的方法:回歸效應和集中議題。簡言之,就是聚焦回討論主題,不要被風向帶著走就對了。
對於「焦慮」,《小學問》說「把焦慮弄明白,是唯一讓你不焦慮的方式」。暑假中參加了文學營,發現這些年閱讀的書籍多集中在工具書、教科書、及心靈成長方面。純文學的作品,涉獵還不夠寬廣。於是便至圖書館,借了不少現代文學的書籍,準備大快朵頤。由於喜歡細細品味的閱讀方式及生活瑣事的擠壓,在歸還期限追趕一疊待讀清單的迫切下,實在令我無力全盤消受。
我靜下來問自己,為什麼焦慮?
我發現焦慮來自「擔心落後」,但「落後」這個概念非常抽象無形,換句話說,要追趕到什麼程度,才不致落後,根本沒有標準答案。知識浩瀚無窮無盡,何苦如垮父追日,徒有雄心,卻未能全竟。但從另一角度看,擔心落後的焦慮,正是督促不斷精進的動力,若能正向以待,為焦慮找一個出口,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,千里之行始於足下,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,小流數千,總有匯聚滔滔江水之日。
於是,重新調整閱讀方向,專注在我最喜歡的古典詩詞,偶爾搭配現代文學(前陣子讀林達陽、凌性傑,最近讀李維菁)。每天閱讀一、兩首詩,夜晚品詩讀詞,讚嘆於古人精煉思緒,一整個時代的悠遠,膠著的心事,翻越千年時差,僅僅一字,便與我相知相惜。有時真要服老,已無法如幼時複誦幾次,便能朗朗上口。現在會刻意抄寫數遍,記錄下來,練字練心,或者試著連結生活經驗書寫反芻,冀望這些動人詩句,能為我多作停留。
- Dec 07 Tue 2010 07:05
Book List Part2
- Dec 07 Tue 2010 07:03
Book List Part1
- Jan 17 Sun 2010 07:33
《25歲前一定要學會的拒絕力:勝間和代 教你少奮鬥10年》
"Say no" is not easy for me.
- Jan 16 Sat 2010 18:35
《從溫蒂女變獨立女,我是這樣成功的》
- Apr 20 Sun 2008 05:35
《旅行與人生的奧義》
- Oct 07 Sun 2007 02:38
《我的資優班》
陷入師生關係泥濘的我,與導師班的孩子相處時,不但沒有感到愉快,還一直覺得很疲倦很累。這段時間,不斷的尋找解決辦法,也看了很多本書。這本書《我的資優班》雖然是敘述一位老師帶資優班的心得與記事,和常態體制下的導師班非常不同,但仍然給了我一些觸發。